“戎”耀初心映党旗 “溪”心为民践使命——纪志阳:社区里的“多面英雄”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5月9日讯(记者 吴鹏波 文/图)在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溪边社区,总能看到一个皮肤黝黑、步履匆匆的身影:他穿梭在老旧小区排查安全隐患,他握着居民的手耐心调解纠纷,他扛着防汛物资奔走在雨夜街头,他站在田间地头为群众讲解政策……他是社区副书记纪志阳,一位脱下军装却永不褪色的退役军人,一位扎根基层13年、用脚步丈量民情的共产党员。
从抗洪抢险的“钢铁战士”到社区治理的“金牌调解员”,从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到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他以“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赤子之心,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

纪志阳入户慰问高龄老人
军魂铸忠诚:从抗洪勇士到平安“守夜人”
2024年6月,暴雨如注,夜色如墨。纪志阳踩着齐膝深的积水,深一脚浅一脚地挨家挨户敲响低洼地带居民的门。“居民朋友们,快转移!马上暴风雨来临,此处危房不能再住人!”他的声音在雨声中格外响亮,雨衣下的军装早已湿透,手中的电筒却如同一束希望之光,照亮了群众撤离的路。
时光回溯到1999年,纪志阳怀揣着满腔热血入伍。在部队的12年里,他2次荣立三等功,是战友们眼中的“铁血硬汉”。2003年淮海流域抗洪时,他连续多日泡在洪水中搬运沙袋,脚底溃烂却仍咬牙坚持。优秀士兵、优秀士官……一串串荣誉,是他军旅生涯的勋章,更是他忠诚与担当的见证。
转业后,他将军人的果敢与坚毅融入社区工作。2017年金砖会晤期间,他带领巡查队“5 + 2”“白加黑”地排查隐患,整改“三合一”场所3家,消除了安全隐患。同事劝他休息,他摆摆手,坚定地说:“当兵时练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守护的是老百姓的‘平安线’,这点苦算得了什么!”当年他获评“厦门市优秀平安志愿者”荣誉称号。
“若有战,召必回!”这句誓言,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始终矗立在他的心中。

纪志阳入户宣传小微权力管理工作
铁肩担道义:从“门外汉”到“金牌调解员”
2014年5月8日,凤山社区调解室里,气氛有些紧张。情绪激动的林老伯满脸怒容,纪志阳把一杯热茶轻轻推给林老伯,然后翻开泛黄的工资调级档案,仔细查看。暮色渐浓,他的笔记本上已记满了调解要点。
从部队司务长转岗到社区调解员,纪志阳起初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法律知识,常常在调解中碰壁。但他没有退缩,白天跟着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学习技巧,晚上挑灯夜读法律文书。为了化解林老伯心中的积怨,他多次登门拜访,后来又协调人社、司法等部门查阅档案,引导老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用法律和真心‘解疙瘩’。”纪志阳常说,要耐心倾听诉求、细心查证事实、公心提出方案。他经常深入辖区学校、厂矿企业和居民家中,开展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宣讲活动。仅2012到2016年的四五年时间,他就进行了100余次法律知识宣传活动,所宣讲内容涵盖了宪法、行政法、婚姻法、继承法、土地法、土地承包法等民事、刑事法律知识和人民调解案例等。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他靠的是在部队时练就的一腔韧劲。2016年,他获评同安区“金牌调解员”,并被区人大任命为同安区人民调解员。“这既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纪志阳深知,自己肩负着群众的信任与期待。

纪志阳化身水电工修理新时代实践站吊灯
热血暖民心:从“橄榄绿”到“志愿红”
“姐,那孩子就拜托你了。”挂掉电话,纪志阳眼中闪过一丝愧疚,但眼神却愈发坚定。他转身,毅然决然地投入抗疫一线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彼时是大同街道文化中心站长的纪志阳,舍小家,为大家,主动挑起重担,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
“各位居民,大家新年好!最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各位居民尽量不要出门……”每到一个小区,他都会停下脚步,手持喇叭,扯着嗓子,将防疫信息清晰、响亮地传达给每一位居民。
“新年好,我是咱大同街道宣传组工作人员小纪。最近家里是否有什么需要购买的东西?我们工作人员可以帮忙采购。”2020年4月4日上午,纪志阳又像往常一样,拨通了辖区内居家生活不便老人的电话。
纪志阳和妻子都是抗疫一线的“战士”。疫情当前,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只能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姐姐照顾。有人心疼地问他:“你舍得让孩子这样吗?”纪志阳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说:“关键时刻,就得舍小家、为大家。党员就得站出来,这是我们的使命!”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不仅是一名社区工作者、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党员。特殊时期,我必须以大局为重,冲锋在前。”
白天,他穿梭在大街小巷、各个小区,加强防疫宣传,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夜晚,他加班加点整理着一天的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同时,他还积极挖掘防疫工作中的好人好事,及时上报,让那些温暖人心的故事得以传播,鼓舞着更多人加入到抗疫的队伍中来。他还默默地通过亲朋好友渠道,自掏腰包帮助社区筹集到了4把额温枪,为社区的抗疫工作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社区里,纪志阳也是出了名的“热心肠”。他总是主动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邻里间的矛盾调解,还是社区环境的维护,他总是尽心尽力,从不推诿。他的付出和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凭借着多年的无私奉献和热心服务,他荣获了厦门市“四星级志愿者”的称号。面对大家的感谢和赞扬,他总是憨厚地一笑,摆摆手说:“都是小事,应该的。能为大家做点事,我心里踏实。”

纪志阳为居民整理脱落网线
实干践初心:从“基层兵”到“领头雁”
为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动监督触角向基层有效延伸,溪边社区积极作为,大力开展“小微权力”监督运行工作,全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社区多管齐下,积极推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规范建设。这是社区与居民紧密相连的生动写照,也为基层治理构筑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这项工作中,身为社区副书记的纪志阳始终冲在前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溪边街169号的颜明芳阿姨在小微权力群反映,自家门口附近电线杆上的线路脱落,半悬在马路中央。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居民和过往车辆的出行,更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得知这一情况后,纪志阳片刻不敢耽搁,迅速行动起来。他第一时间对线路归属部门展开排查,确定是入户网线后,立即联系所属单位前来维修。可事不凑巧,当时正值周末,相关职能部门都已休息。但群众安危重于泰山,纪志阳心急如焚,果断化身“水电工”。在确认不是电线且不存在漏电风险后,他赶忙找来梯子,小心翼翼地将掉落的网线暂时捆绑固定,防止来往车辆继续刮碰。与此同时,他还不忘仔细检查主路上的其余线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纪志阳和网格员的齐心协力下,线路脱落问题迅速得到了妥善解决。
纪志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推动“小微权力”监督运行工作,真正做到了为居民排忧解难,成为了社区居民心中当之无愧的“贴心人”和社区发展的“领头雁”。
从抗洪勇士到社区副书记,从调解能手到志愿先锋,纪志阳用13年基层坚守诠释了“最美退役军人”的深刻内涵。他像一棵扎根社区的榕树,用繁茂的枝叶为群众遮风挡雨,用深扎的根系为社区输送养分。当被问及获奖感受时,他引用自己常说的话:“只要群众需要,我会一直干下去!”
这就是纪志阳——一个把军魂刻进生命、把初心写在大地上的共产党员,一个用一生践行“为人民服务”誓言的“最美退役军人”!他的故事,如同一首激昂的赞歌,在社区里久久传唱,激励着更多的人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