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至,重在养心!做好这些事很重要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李煦
你是否察觉到最近日光越来越长,热浪开始悄悄包围?立夏至,作为夏季的首个节气,它不仅是季节的更迭,更藏着健康的 “隐形密码”。
立夏节气后,此时日照增加,温度渐升,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开始加快,身体各脏器也随之受到季节的影响。此时,心脑血液容易供给不足,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今天,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冰分享立夏时节养生的那些事。

图源:图虫
“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此时更需注意养心通脉,以防心脏类疾病发作;而许多年轻人容易心火旺,为了降火又贪吃冷饮,其实这样不仅容易损伤脾胃,也会伤阳气。”张冰表示,夏季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立夏后阳气上升,若再吃太多油腻易上火的食物,容易导致内、外皆热,而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初夏之时,顺应自然阳气的发散,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提升自身的免疫力,还能排出冬春两季积压在体内的寒邪。但同时要注意,汗为心之液,要避免暴汗而伤心。夏天人变得活跃,要注意运动不宜过分剧烈而导致过度出汗。尤其不要在身体正热络流汗之时,贪凉饮冷。
张冰表示,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要注意避免午时户外运动,不要剧烈运动,宜早晚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练八段锦、五禽戏、打太极拳或做瑜伽等慢节奏运动,并在运动后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

图片内容由创作大脑 AI 生成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人的精神情志由心来主管统摄。当夏日气温升高,心火过旺,往往令人心躁不安,从而情绪致病。夏季应静心养性,忌大喜大悲。
在日常起居生活中,要戒怒戒躁,保持神清气和、活泼愉快,可多亲近大自然,使人体的阳气宣通开泄。
立夏后逐渐昼长夜短,人们容易晚睡早醒,造成睡眠不足,可适当增加午休,以顺应大自然“阳盛阴虚”的变化,保证充足精力。不能午休的人,也可听音乐或闭目养神。
立夏至,在家该怎么养生呢?张冰分享几种养生食谱,从吃入手,把握住养生黄金期。
茯苓双豆祛湿汤
材料:茯苓30克、赤小豆30克、炒扁豆20克、陈皮5克、生姜2片、瘦肉300克(2~3人分量)。
将茯苓、陈皮洗净,生姜切片备用;将瘦肉洗净,切大块备用;赤小豆、扁豆用清水洗净,浸泡数小时备用;把所有原料放入大炖盅内,加适量清水,加盖后隔水炖2小时,即可调味食用,可健脾化湿,适用于食欲不振、脾虚湿胜者。
四神养心粥
材料:山药、芡实、莲子、茯苓各8g,粳米100g。
将山药、芡实、莲子肉、茯苓洗净,粳米淘洗干净,共同放入砂锅中,大火煮开,转中小火熬煮半个小时左右即可,能益气清心,健脾祛湿,养心安神。
金银花浸冬瓜
材料:金银花3g,枸杞子5g,瘦猪肉50g,冬瓜600g,香菜、生姜、食盐适量。
冬瓜洗净,纵向切薄片,用食盐腌制半小时,再冲洗干净。猪肉切片,焯水备用。锅内加水煮沸,放入肉片、生姜,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5分钟后,将金银花、冬瓜片、枸杞子放入汤内小火浸熟,撒入少许香菜,熄火,调味即可,能疏散风热,利水消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