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流动性承压 中铁建地产能否顺利“换仓”?

2025-05-22 00:13:00

五一长假前夕,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的一宗住宅用地迎来现场拍卖。这宗地块的规划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体量不大且较为方正,交通便利。对企业来讲,既能降低拿地的资金门槛,又有助于开发和去化。

最终,经过219轮的激烈竞价,中铁建地产以7.76亿元的价格斩获该地,溢价率21.9%,折合楼面价35796元/平方米。

这是中铁建地产近三年来首次在北京拿地。去年中铁建地产实现销售额951.45亿元,在全国房企中排名第13位,但自2022年5月以来,其在北京土拍市场一直缺乏存在感。

节后的5月9日,中铁建又以24.71亿元的价格拿下上海松江地块,溢价率20.42%。这也是其时隔一年再度补仓上海。

今年以来,中铁建地产在公开市场斩获的地块并不多,但拿地积极性明显提升。除了在北京的鏖战外,3月,中铁建在上海浦东一宗地块开拍前就启动招标,虽然未能斩获,但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在这背后,是中铁建地产战略思路的变化。

过去几年,中铁建地产保持着较高的投资强度,但到2024年出现骤减。这一年,中铁建地产经历了董事长的变更,其策略也有所变化。相较于开拓市场,新领导班子对化解存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25年,“存量去化”“精准投资”进一步成为公司战略的关键词。

在业绩与流动性的双重压力下,这家央企开发商,正在进行战略收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逆流而上

中铁建地产组建于2007年3月,隶属于基建央企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2019年,中国铁建的地产业务销售额便突破千亿,2021年达到1432亿元的高点。

随后,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其销售额也出现下滑,2024年降至不足千亿。但在行业整体滑坡的情况下,中铁建地产的规模排名反而上升,去年位居第13位,其中权益销售额排名第10。

中铁建地产的官网称,2021年以来,在百强房企销售规模腰斩情况下,公司实现了逆势增长,“排名连创新高,3年前进31名。”

这种增长是靠持续的投资所带来。

过去几年,中铁建地产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投资强度。尤其是2021年后,房地产市场交易规模下滑,不少房企大幅放缓拓展节奏,中铁建地产并未止步。

根据中国铁建的公告,2022年和2023年,中国铁建的房地产业务完成开发投资820.33亿元、824.08亿元,较此前不降反升。

同期,公司权益拿地支出分别为421.57亿元、584.08亿元。根据易居克而瑞研究中心公布的权益销售数据,其拿地销售比达到44.1%、62.9%,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但这种战略也有副作用。

一方面,在行业利润率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国铁建地产业务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17.56%降至2023年的12.21%,到2024年又近一步降至10.92%,三年下降6.6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前期快速扩张带来的库存和资金压力不断凸显。到2023年末,中铁建地产持有的待开发土地建筑面积有1727万平方米,次年又升至1949万平方米。

在中铁建地产2024年度债券报告中,提示了两类风险:第一,由于土地成本较高,又需要额外的资金投入,公司面临未来资本支出较大的风险;第二,截至2024年末,公司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为77.85%,“总体处于较高水平”。

战略转身

事实上,从2022年开始,中国铁建便在年报中强调,“房地产板块坚持以销售与去库存工作为核心。”但直到2024年,地产业务才终于“踩刹车”。

这一年,中国铁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10.18亿元,同比下降近四成;拿地金额147.32亿元,同比降幅超过七成。

中国铁建某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前几年地产业务以冲规模为主要目标,对于风险的把控不那么严格。随着利润率的下滑和资产减值的扩大,集团内部才真正重视起来。

某资深房地产分析师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铁建地产在2022年就已踩中全部三道红线,但此后,在房地产业纷纷推进去库存的背景下,中铁建地产仍保持着较大的投资规模,一度令不少行业观察者感到诧异。

作为一家全国化布局的房企,中铁建地产的业务布局广泛。官网信息显示,至2024年末,公司在48个国内城市有在建项目,“实现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的全面布局。”

但这种结构并不足以为其规避风险。近两年,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市场分化局面下,部分二三线城市市场在陷入低谷后,始终未能真正复苏。

在中铁建地产布局的48个城市中,有半数为非省会城市。中铁建未着重提及的西南区域,库存压力最大。近几年,在中铁建地产的库存面积中,西南区域占比约为1/3。

去年2月、5月、6月,中铁建地产西南公司先后拍卖多宗商业地产。

9月,来自中国铁建的孙洪军获任中国铁建地产党委书记、董事长。上任后,孙洪军多次赴区域公司调研,第一站就是西南公司。他在西南公司调研时强调,“要成立工作专班,把存量去化作为核心任务。”

到2025年,去库存仍然是公司的重要战略。前述人士透露,今年年初,中国铁建召开了地产形势分析专题会议,并将存量去化作为首要任务。按照该项要求,中铁建地产启动了存量项目去化及盘活三年行动,力争在三年内消化存量、优化结构。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规模。今年1月,中铁建地产召开2025年工作会,对传统房地产开发主业的要求是“稳住规模,做优做精”。

4月,孙洪军在一次内部讲话中强调,“调整投资策略,严格投资评价标准,审慎筛选优质地块,积极拓展小资金撬动大体量的项目,力争获取优质土地。”

前述内部人士表示,也可以理解为“换仓”或“聚焦”。也即,放弃一些低能级城市的机会,但为了稳住规模,在重点一二线城市的布局会更加坚决。今年以来,中铁建地产在北京、上海积极拿地,便是这种策略的体现。

该人士还透露,今年中铁建在一二线城市的拿地会更加“积极主动”。

但在流动性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要完成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根据中铁建地产2024年度债券报告,2024年末,中铁建地产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有息债务余额为897.03亿元,其中1年以内有息债务424.43亿元。同期,中铁建地产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71.07亿元,其现金短债比仅为0.4。

为补充流动性,中铁建地产在今年5月6日发行了一笔10亿元的中期票据,申购利率为2.2%至3.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了解到,今年以来,中铁建地产的多个区域公司进行了薪酬调整,涉及降薪及缓发绩效。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