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莆田再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今天,《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和《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通报》发布。莆田市再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积极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扎实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为全面展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丰硕成果,激发各地区各部门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经过严格规范的复查评估,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继续保留河北省石家庄市等303个城市(区)全国文明城市(区)荣誉称号,继续保留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乡等4916个乡镇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继续保留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等8350个单位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继续保留芦咏莉等737户家庭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继续保留北京中医药大学等1103所学校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希望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当好排头、做好标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好示范带动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践行为了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宗旨,持续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努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
2025年5月23日
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名单(303个)
省会(首府)、副省级城市(30个):河北省石家庄市、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厦门市、江西省南昌市、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郑州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深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海南省海口市、四川省成都市、贵州省贵阳市、云南省昆明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兰州市、青海省西宁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直辖市城区(29个):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朝阳区、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市通州区、北京市延庆区、天津市和平区、天津市河西区、天津市西青区、天津市北辰区、天津市滨海新区、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市长宁区、上海市静安区、上海市闵行区、上海市嘉定区、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市金山区、上海市松江区、上海市青浦区、上海市奉贤区、上海市崇明区、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渝中区、重庆市江北区、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市南岸区、重庆市渝北区、重庆市合川区
地级市(111个):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省邯郸市、河北省廊坊市、山西省晋城市、山西省忻州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辽宁省鞍山市、辽宁省盘锦市、吉林省吉林市、黑龙江省大庆市、黑龙江省伊春市、江苏省无锡市、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镇江市、江苏省泰州市、江苏省宿迁市、浙江省温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金华市、浙江省衢州市、浙江省舟山市、浙江省台州市、浙江省丽水市、安徽省芜湖市、安徽省蚌埠市、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徽省淮北市、安徽省铜陵市、安徽省安庆市、安徽省黄山市、安徽省滁州市、安徽省阜阳市、安徽省宿州市、安徽省宣城市、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宁德市、江西省景德镇市、江西省萍乡市、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省吉安市、山东省淄博市、山东省东营市、山东省烟台市、山东省潍坊市、山东省济宁市、山东省泰安市、山东省威海市、山东省日照市、山东省临沂市、河南省洛阳市、河南省新乡市、河南省焦作市、河南省濮阳市、河南省许昌市、河南省漯河市、河南省南阳市、河南省商丘市、河南省信阳市、河南省驻马店市、湖北省十堰市、湖北省宜昌市、湖北省鄂州市、湖北省荆门市、湖南省株洲市、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省岳阳市、湖南省郴州市、湖南省娄底市、广东省珠海市、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江门市、广东省肇庆市、广东省惠州市、广东省东莞市、广东省中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四川省自贡市、四川省泸州市、四川省德阳市、四川省绵阳市、四川省遂宁市、四川省眉山市、四川省宜宾市、四川省广安市、贵州省六盘水市、贵州省遵义市、云南省曲靖市、云南省普洱市、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省宝鸡市、陕西省咸阳市、陕西省延安市、甘肃省嘉峪关市、甘肃省金昌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
县级市和县(133个):河北省正定县、河北省遵化市、河北省迁安市、河北省文安县、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山西省长子县、山西省沁水县、山西省静乐县、山西省古县、山西省孝义市、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吉林省通化县、吉林省梅河口市、吉林省集安市、吉林省延吉市、吉林省敦化市、黑龙江省桦南县、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江苏省江阴市、江苏省宜兴市、江苏省邳州市、江苏省溧阳市、江苏省常熟市、江苏省张家港市、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太仓市、江苏省如东县、江苏省启东市、江苏省如皋市、江苏省海安市、江苏省高邮市、江苏省丹阳市、江苏省句容市、江苏省靖江市、浙江省桐庐县、浙江省建德市、浙江省余姚市、浙江省慈溪市、浙江省瑞安市、浙江省嘉善县、浙江省海盐县、浙江省海宁市、浙江省平湖市、浙江省德清县、浙江省长兴县、浙江省安吉县、浙江省诸暨市、浙江省嵊州市、浙江省义乌市、浙江省临海市、安徽省巢湖市、安徽省当涂县、安徽省桐城市、安徽省歙县、安徽省天长市、安徽省金寨县、安徽省宁国市、安徽省广德市、福建省福清市、福建省德化县、福建省石狮市、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上杭县、福建省武平县、江西省南昌县、江西省芦溪县、江西省大余县、江西省宜丰县、江西省玉山县、山东省胶州市、山东省龙口市、山东省莱州市、山东省青州市、山东省诸城市、山东省寿光市、山东省昌邑市、山东省曲阜市、山东省新泰市、山东省肥城市、山东省荣成市、山东省乳山市、河南省巩义市、河南省兰考县、河南省新安县、河南省汝州市、河南省林州市、河南省长垣市、河南省西峡县、河南省柘城县、河南省永城市、河南省新县、河南省平舆县、河南省济源市、湖北省大冶市、湖北省竹山县、湖北省丹江口市、湖北省宜都市、湖北省枝江市、湖南省宁乡市、湖南省湘潭县、湖南省韶山市、广东省仁化县、广东省德庆县、广东省四会市、广东省博罗县、广东省龙门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海南省琼海市、重庆市忠县、重庆市巫溪县、四川省都江堰市、四川省米易县、四川省江油市、四川省阆中市、贵州省仁怀市、贵州省凯里市、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云南省安宁市、云南省澄江市、云南省腾冲市、云南省楚雄市、云南省景洪市、陕西省凤县、陕西省彬州市、陕西省志丹县、陕西省吴起县、青海省玉树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

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
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积极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扎实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在实际工作中,涌现出一大批工作基础扎实、创建成效突出、群众高度认可、具有全国性示范引领作用的先进典型。
为充分展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丰硕成果,激发各地区各部门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经过严格规范的认定命名,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等4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授予北京市石景山区等15个直辖市城区全国文明城区称号,授予河北省平山县等142个县级市和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称号,授予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等3316个村镇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授予北京市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4688个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授予尚丽新家庭等798户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称号,授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890所学校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希望新认定命名的城市、村镇、单位、家庭、学校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当好排头、做好标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好示范带动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践行为了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宗旨,持续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努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
2025年5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