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听劝宠客(qiě),何以沈阳?

2025-05-09 12:01:00

“五一”假期

沈阳文旅市场热力十足

累计接待游客破千万人次

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


文旅市场持续火爆的背后,除了各大旅游场景的硬核实力,还有来自沈阳的硬核“宠客(qiě)”。从4月25日再次上线的沈阳文旅服务驿站“超长版”服务,到全市各行业“我是雷锋”文明实践宠客志愿服务行动,让春意盎然的城市充满了浓浓的暖意。

随着全国文旅市场的火爆,“宠客”越来越卷,沈阳的“宠客”是一如既往,听取赞声一片。

我们不禁要问

听劝“宠客”

何以沈阳?


沈阳“宠客”古已有之

“宠客”一词,源于沈阳文旅的“迎客”。2023年,文旅市场热潮涌动,沈阳文旅及时推出了“接客”行动,喊话“小砂糖橘”“小菌子”“小熊猫”等南方游客,到沈阳逛故宫、吃鸡架、看机器人……

依靠什么“迎客”?

“听劝”“宠客”

是核心理念

“客”,在沈阳方言中常被亲切地读作“qiě”——这一发音不是沈阳独有,东北很多地方亦然,“待客”“陪客““请客”,“客”字都读作“qiě”。

“客”,不仅是独特的发音,更是沈阳人热情好客的真实表达。对于沈阳人来说,客人,可以比作亲人。在沈阳人朴素的认知中,无论来自哪里的“客”,都是贵客,都需要掏心掏肺地招待。

这种待客之道,并非因文旅而兴,而是深植于城市基因,有着悠久的历史根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辽地宁,广袤的黑土地,造就了沈阳人淳朴豪爽、刚而好义的性格,对人真诚热情,讲义气,是沈阳人的性格特点。

明代的《全辽志》在分析辽东各地的性格习俗时这样归纳:“开、铁、沈,刚而好义”,沈阳在明代以前,一直是军事要地,“刚而好义”的性格颇为突出。清代以后,作为陪都重镇,政治和文化地位都有所提升,但朴质刚健的性格并没变。《盛京通志》描述当时沈阳(承德县)的风俗为:“旧俗性朴实,气刚健,习礼乐,尚诗书。今士习醇良,民风朴茂,近都邑者尤见衣冠文物之盛。”

清康熙年间进士、江南人王一元在其《辽左见闻录》中曾说:“辽左风俗古朴,行旅有过门求宿者,主人必进鸡黍或屠豚,备刍豆以饲马骡,不问客之何来何往也。”康熙年间,江南人杨宾的《柳边纪略》记载了这样一段见闻:“行柳条边外者率不裹粮,遇人居直入其室,主者所有出烹,或日暮让南炕宿客,而自卧西北炕。马则煮豆麦搓草饲之,客去不受一钱。”

在几百年前,这片土地就以好客闻名,“行者千里不赍粮”,即使是“村僻之地”,“偶有过客,必延之家,给之飨餐,为之止宿,偿之则不受,以为相视之薄也”。

把素不相识的过客当作亲人、朋友款待,杀鸡宰猪,上的是硬菜;喂马烧炕,给的是热诚。这样招待是真心实意的,如果客人给钱,那就是看不起我们!

沈阳人的古道热肠,代代传承,也为孕育雷锋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雷锋精神——沈阳“宠客”今之指引

2025年春天,沈阳一位卖“狗宝”咸菜的老奶奶,成为了“网红”。奶奶卖货二十余年不涨价,众多沈阳人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帮助她,相关部门还给奶奶提供了免费的售卖点。有网友评价:“沈阳人的‘出厂设置’里面,就带着善良。”

的确

善良,乐于助人

见不得别人受屈

是沈阳人精神底色里

闪亮的一抹

这不仅因为悠久的历史传承,还源于这座城市的一座精神灯塔。

每年3月,各地都会掀起学雷锋热潮,而在沈阳,这种热潮每天都有。不见得轰轰烈烈,却真情实意。

因为,在沈阳人的认知里,雷锋精神就是城市的精神。

在雷锋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有三百余天,是在沈阳度过的。

雷锋,在这里入党、成长、奉献,330多个日夜的足迹编织成雷锋精神最初的经纬。

沈阳,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之一,同时,这座城市也是践行雷锋精神最彻底、最真挚、最持久的城市之一。

雷锋精神与沈阳,是一座城与一种精神的共生共荣。

沈阳人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与践行,是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城市精神与雷锋精神始终同频共振。

沈阳将这种精神基因注入城市品牌建设,在发展文体旅产业时,“宠客”也就应运而生。

沈阳人“宠客”的内核

就是对雷锋精神的践行

用“宠客”传递城市温度,是一座城市对雷锋精神的践行。这个过程中,凸显了沈阳人骨子里助人为乐的精神内核、不断奉献的精神风貌、舍己为人的精神境界。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真诚友善的态度,让游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

正是因为有这些,最后拼贴出一幅“沈阳人都是活雷锋”的生动图景。

一座城市将雷锋精神内化为文化基因,外化为“宠客”的文旅品牌,对新城市气质的“拿捏”,沈阳人做得很到位。

听劝是“宠客”的全新表达

拿什么“宠客”?是真诚。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是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沈阳的“宠客”,就是这种真心实意不掺假的行动。

与“宠客”相伴的

是“听劝”

当“宠客”成为

全国文旅的集体行动

“听劝”便是

沈阳的独家秘笈

不管是文旅部门出台的各类措施,还是全市各部门的具体做法,都主打一个“真诚”,说到做到,不玩套路。

市民和游客的留言中,但凡有好的建议,必采纳,必行动,秉承“主动听,立刻改,用心办”的原则,让事事有回应。沈阳以满腔真诚,赢得了网友的信任与肯定,也让沈阳的“听劝”“宠客”,成为响当当的品牌。

在沈阳人的流行语中,有一个词叫“安排”。“听劝”的直接表现就是“安排”。

小河沿早市设立行李寄存处、西塔商业街业主们春节不打烊、沈阳故宫免费发放姜糖水和暖贴“温暖套装”、辽宁省博物馆增加休息座椅、沈阳站地铁站名回归“沈阳站站”、每年增加更多场次的演唱会……

说句夸大点的话,对沈阳文旅的期待,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沈阳人做不到的。

在科技馆里放映电影《哪吒2》,就是这样一种“奇迹”。

网上一则“辽宁省科学技术馆IMAX GT影厅是否能放映《哪吒2》”的建议,迅速得到回应——“争取行!”十多天后,辽宁省科学技术馆IMAX GT影厅座无虚席,观众在全国最大的屏幕前感受视听震撼。

这样的“听劝”力度,不管是市民还是游客,都能感受到被“宠”。

“把游客捧在手心里,游客才能把这座城市放在心坎儿上。”

沈阳人的真诚,都是“甩干”过的,一点水分也没有。

每逢节假日,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沈阳站、沈阳北站出站口,文旅部门开设的“沈阳文旅服务驿站”便开启“接客”模式,为来沈游客提供便捷、暖心的文旅服务,送上搓澡巾、鸡架、手绘地图等伴手礼。这种服务,一晃已坚持了两年。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雷锋之所以伟大,更在于他对“做好事”的坚持。沈阳之所以能够持续得到游客的认可,就是因为“宠客”不停,量变已化为质变。

在沈阳,“宠客”的不是有关部门,而是整座城市。人人“宠客”,人人从心往外地愿意“宠客”!

每到节假日,“我是雷锋”就在沈阳的各个窗口行业叫响,“微笑迎客、暖心宠客、乐呵送客”已经成为沈阳各行各业“宠客”的标配。今年的“五一”假期,“我是雷锋”宠客行动,更是展示了一座城的热诚。

更是一座城市

学雷锋、做雷锋

弘扬雷锋精神的具体实践




沈报全媒体记者:沈阳日报、沈阳发布评论员

编辑:时海波

责任编辑:肖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