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医美“中毒”的她们

2025-07-23 18:01:00

陈曦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了她的出院小结,疾病诊断为肉毒中毒,涉事医美机构为她支付了诊疗费用并赔偿和解。受访者供图。

15个小时前,33岁的陈曦还在一家美容整形机构接受注射医美肉毒针,准备跟讨厌的鱼尾纹说拜拜。

如今,她却因呼吸衰竭躺在住院病房,周围全是各种仪器的滴滴声。护士紧张地跑来,建议她马上转去ICU重症室。陈曦想抬手看一下自己的手机,却发现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

病因不是别的,正是肉毒毒素中毒。

实际上,像陈曦这样的医美中毒者并不少见。2025年5月下旬,一则关于“做好肉毒毒素注射美容术后中毒患者诊疗救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文件在业内流传。

通知由国家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发布,披露了近期国内多地报告肉毒毒素注射中毒事件。部分中毒患者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要求各地医疗机构及时诊治并上报。

7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司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称:在媒体报道(有消费者肉毒毒素注射中毒)后,我委迅速指导地方核查相关情况,要求查清事实。下一步,我委将与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医疗美容乱象治理,推进问题线索跨部门联合处置,持续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国家药监局近日亦向央视表示,为加强肉毒毒素药品监管,国家药监局建成国家药品追溯监管系统,对肉毒毒素药品流向进行管控,全力防范肉毒毒素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肉毒毒素中毒患者明显增多

陈曦家在安徽宿州,她有个10岁的乖巧女儿和年长自己11岁的丈夫,是个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美照的年轻“辣妈”。

迈入30岁之后,或许是某些追求完美的小心思,让她开始动心走进美容整形机构,“身边的朋友们都在做,反馈也很好,就也想尝试一下。”

“我也是中毒之后,才了解到肉毒毒素毒性竟然这么强。此前在美容机构,从来没人提过它可能带来不良反应。”陈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肉毒毒素被发现也是偶然。约200年前,在德国一小镇,有居民食用腊肠后,出现头晕乏力甚至肌肉麻痹等“中毒”症状。

肉毒毒素这一由肉毒梭状芽孢子杆菌分泌的超强毒素,首次被发现。因其可在短时间内破坏神经系统,致人呼吸肌麻痹等,肉毒毒素一度被开发作为生化武器。不过,在合理控制剂量的情况下,注射肉毒素也可以阻断神经和肌肉的联系,减少肌肉运动以达成除皱功效。

200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A型肉毒毒素用于中重度眉间皱纹的治疗,开启了“美容神器”的财富神话。

据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医疗美容肉毒毒素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14亿元,且从2020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3.9%。

肉毒毒素注射的除皱效果,大约只能维持3-6个月。想保持效果,需一年内反复多次注射。

注射几次,陈曦尝到了甜头,“正好我闺蜜介绍我家附近新开的一家店,2980元注射4次,她还能拿几百元回扣,我就又办了一张卡。”

陈曦说,付费前自己还查询过这家门店及医生的资质,“看起来挺正规的”。没想到当天19点打过针,第二天早上就开始头晕乏力,上午10点她就躺在了医院急诊室。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副主任医师、广州市核辐射和化学中毒紧急医学救援队副队长陈育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以往发生的肉毒毒素中毒,主要是食源性中毒为主,一年也遇不到几例。但就近几年情况来看,由医美引起的肉毒毒素中毒患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躺在病床上时,我先生开玩笑说,为什么要打除皱针呢?反正怎样我都比他年轻。”陈曦后悔道。

易漏诊、误诊,约10%成重症

“我第一次见到有医生现场查诊疗指南,还打电话‘摇’来了自己的老师,找其他专家咨询。”陈曦说。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多位中毒者,都曾在肉毒毒素中毒诊疗初期遭遇过确诊难。

2025年3月29日,徐若扬在打肉毒针瘦肩后,同样出现中毒反应:头晕眼花、吞咽困难。福建福州当地一家知名的三甲医院急诊科,也没能下明确诊断。

“医生没听说过肉毒毒素中毒,给我挂了两瓶维生素,拍了脑部CT,在抢救室观察了一晚,就让我回家了。”徐若扬无奈地说道。

2025年4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刊发了国内急诊专家最新编写的《肉毒中毒诊治急诊专家共识》(下称《共识》),以指导急诊各级医师早期识别与规范救治肉毒中毒。

《共识》指出,近年来随着肉毒毒素临床应用的增加,一些因注射肉毒毒素中毒的患者,起病比较隐匿,加上对肉毒中毒的认识不足,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

陈育全解释,通常情况下,肉毒毒素中毒的症状,遵循“从头到脚”的演变过程:患者先是颅内神经受损,眼睑下垂眼睛睁不开,脸部表情僵硬,然后会有视物模糊、吞咽困难,喝水咳呛等表现。部分患者进而出现肌群神经受损,肌肉无力,走不了路,最严重者可能引发呼吸肌无力,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中毒早期,患者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被忽视。全身症状出现后,又容易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混淆,比如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脑血管意外等,都可能出现类似的影响神经肌肉运动的症状。

“大多数患者在注射后7-14天才出现症状开始求医,往往意味着毒素已被人体吸收了一段时间,救治难度会增大。”陈育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据陈育全初步观察,在所有注射肉毒毒素中毒的患者中,大约10%的病例会发展为重症。到那时,毒素会导致患者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需要及时做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等辅助生命支持设备,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打多少肉毒毒素会中毒?

打多少单位的肉毒毒素才会出现不良反应?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肉毒毒素的国际计量单位为IU(消费者通常简称U或单位),1U肉毒毒素大约只有1微克(μg),一针面部除皱的用量约15U,比一滴水还要小几百倍。

除了面部除皱,网络上走红的打造“直角肩”“天鹅颈”等,也几乎都是注射A型肉毒毒素——通过抑制肌肉收缩、令其松弛达到瘦身效果,当然这些身体塑形的注射剂量往往更高。

通常来说,100单位的肉毒素,应与2-2.5毫升的生理盐水混合,注射在脸部或身体相应部位。由于肉毒毒素属于毒麻类药物,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剂量与间隔时间,不同点位的注射剂量要求也不同。

《肉毒毒素注射在皮肤美容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23版)》显示,面部除鱼尾纹等,注射剂量在10-20U,瘦肩时单侧注射总剂量不超过100U,瘦小腿时单侧注射总剂量为50-150U。

西安高一生医疗美容医院副院长金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正规医疗机构应该给初次注射肉毒毒素的消费者进行皮试,且对注射剂量有所规定。“比如我们医院规定一次性注射剂量,全身不能超过300单位,全脸不能超过200单位,每次用完的产品也要留样,用完的空瓶都要回收留存,严格按照毒麻药品去管理。”

陈曦说,她可能是全网最少剂量的中毒者——只在眼角注射了15单位的肉毒毒素,就出现中毒症状。而其他中毒者比如徐若扬,注射100单位甚至更高剂量,才出现严重中毒反应。

还有些消费者,单次在面部、身体等多个位置注射肉毒素,注射总剂量偏大,或者短时间内多次注射,都可能导致中毒。

“小剂量中毒者,且发病较为迅速,很有可能是药物错打到血管里。”陈育全分析指出,患者的病情严重情况通常与注射剂量、位置,以及药物是否来自正规渠道,药液配制过程是否精准、洁净,患者自身体质情况等多种因素相关,但具体原因较难明确。

假货横行,维权难

发往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通知”文件强调,建议中毒患者保存使用过的药品包装,封存好注射制剂以备检查和生物鉴定,以便尽早发现非法制剂。

但陈育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几乎没有患者能够获取或提供这些证据。

陈曦的经历就很典型。她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到过针剂外盒,“我到房间之前,商家已经完成了药剂调配。”陈曦说,尽管事后商家向她提供了进货单据等证明文件,但她仍无法判断使用的产品是否“正品”。

据《新京报》2025年3月报道,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医学部整形修复科主任医师陈敏亮告诉记者,曾有技术人员做过检测,市场上有标注100单位的肉毒毒素,实际测出来超过10000单位,如果注射人员不知情,依然按照100单位的剂量配药并注射,很容易导致过量中毒。

多位美容整形行业资深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了这一说法。“可能有一批流入市场的‘假肉毒针’中添加了总量超标的肉毒毒素,导致从2024年底至今,陆续不断有消费者中毒的事件涌现。”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6款肉毒毒素产品先后获批上市,但在市场上仍有不少非法生产的假肉毒毒素,其生产环境和原料来源难以追溯甚至完全不明,产品标注剂量与实际有效成分含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早在2017年,中国整容整形协会就曾在一场研讨会上披露称,随着医美服务机构数量增加,假货、水货横行等突出问题逐步暴露,市面流通的医美针剂正品率仅30%。

现实中,假货肉毒针里,往往真的添加有效成分,即便是一线临床医生有时也难以根据外观甄别正品与假货。正规医疗机构只能通过规范进货渠道,注射前为消费者进行皮试、控制注射剂量等方式来规避风险。

2022年12月,一家医疗美容中心内,美容医生为一名女士进行手术前的面部测量。视觉中国|图

中毒者多为30+女性?

陈曦在医院病床上等了三天,最终申请到了解毒针剂。

徐若扬就比较“惨”——就诊医院的医生没听说肉毒毒素中毒,告诉她没有解毒剂或特效药,只能靠自身代谢“挺过去”。

《共识》除明确了肉毒毒素中毒诊治流程外,还强调疑似肉毒毒素中毒需进行公共卫生事件上报,临床诊断肉毒毒素中毒需尽快启动抗毒素治疗。

肉毒抗毒素(单价A型)是最重要的解毒药。目前在国内只有一个产品获批,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据中疾控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官方网站公布的解毒药采购信息(2024版):肉毒抗毒素注射液为特殊管控药品,如需调用,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联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目前仅有少数医院常备有肉毒抗毒素,患者申请使用须由医院向卫健部门层层审批后,与生产企业进行对接,再将药物通过物流企业配送至医院,全程需要2-3天。

另一位肉毒毒素中毒女性简玬说,她在2025年4月22日上午注射肉毒针后,23日出现头晕嗜睡症状,24日晚上就出现吞咽困难、眼睑下垂,到医院急诊就诊并办理了住院。

比较幸运的是,她在住院后一天就打上了解毒血清。“医院申请批复后,由科室主任和我家里人携带我的血液,去省疾控中心化验中毒类别后,才能提取抗毒血清,全程需要冷链,私人不允许经手。”简玬说。

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解毒血清一支560元,前后总共打了20支,“打上血清后明显感觉自己在消肿,但仍因无法进食,插了8天胃管,输送流食”。

多位遭遇“中毒”的医美者,普遍为30+女性。她们想改变、提升自己的动机,远非“爱美”二字可以简单概括。

焦虑如何兼顾职业与家庭,担忧自己的社会价值降低,所以想加倍证明自己的独立价值,往往会激化一些颜值焦虑。

2020年,一篇发表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上的《380例注射肉毒毒素美容中毒患者的临床分析》文章显示,97.4%的受害者是女性,其中39.5%集中在30-39岁年龄段。这些追求“抗衰老”的女性成了肉毒毒素中毒的高危人群。

2025年5月10日,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推文显示,自2024年4月开始,该院共接诊了逾百例肉毒毒素中毒患者,治愈率100%,其中一名重度中毒患者,在中毒科住了六十多天,最终在呼吸机辅助和抗毒血清治疗下康复。

“这位重症患者也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陈育全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陈曦、简玬、徐若扬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 南方周末实习生 唐珠安冬 卜芙蓉

责编 黄思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