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百名文化记者怀化行|重温抗战烽火 珍视和平岁月

2025-07-02 06:24:00

重温抗战烽火 珍视和平岁月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易君蓉 吴涛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

经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

7月1日,文化记者们来到和平之城芷江采访调研。芷江受降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彻底失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芷江受降会场旧址,会场内保持着当时谈判场景的原貌,陈列有谈判桌、椅子、沙发等历史原物,墙上悬挂中、美、英、苏四国国旗及象征胜利的“V”字标志。

(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

谈判桌上,一个“萧毅肃”的名字,让南充日报副总编辑颜庆非常激动。“萧毅肃是我的老乡!我们都是南充人。”他自豪地说。

来到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入口处一个大型的“V”字胜利雕塑矗立其中,雕塑上方,红色金属锻造的“1945.8.21”时间标识高悬,将这个永载史册的历史时刻永远定格在这方神圣的空间。广西日报主任记者刘山见此场景,心情不由得沉重起来。

馆内史料丰富,向记者们全方位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步入二楼展厅,一组珍贵的彩色历史照片格外引人注目。据导游介绍,这些彩色影像的回归之路漫长艰辛,直至2014年“芷江受降”完整影像资料首次公开并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后,陆续有海外爱好和平的人士将这些彩色照片捐赠回国。

(全国百名文化记者采访调研团在芷江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参观)

这组彩色照片由当时二战期间驻芷江的美军通讯兵约瑟夫·德拍摄,他随身携带柯达相机记录战时场景。2014年,他将当时拍摄的彩色照片全部捐赠给芷江飞虎队纪念馆,认为“照片应回到历史发生地”。

此外,这位捐赠者还细心地为每一幅照片标注了精确的时间和地点信息,这些珍贵的时空坐标不仅还原了历史现场的真实细节,更为芷江受降历史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史料佐证。“他很有新闻敏感性,适合当记者。”记者团队伍中传来赞赏声。

(飞虎队纪念馆)

参观结束后,记者们纷纷表示接受了一场爱国主义教育。河北日报文体新闻部主任崔立秋对抗战历史颇有兴趣,全程他都在认真地阅读馆内展板上的文字。“我以前只听过芷江受降这个事件,这次深入地了解到芷江的历史,居然出乎意料的丰富,非常有收获。”崔立秋欣喜地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明,中华民族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败的敌人。”纪念馆的结束语催人奋进。

“馆内许多场景复原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体会到抗战的艰辛和胜利的喜悦,让人深刻感受道战争的苦难以及和平生活的珍贵。”走出纪念馆,刘山感触地说道。

(全国百名文化记者采访调研团在芷江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参观)

(全国百名文化记者采访调研团在芷江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参观)

(全国百名文化记者采访调研团在飞虎队纪念馆参观)

(全国百名文化记者采访调研团在飞虎队纪念馆参观)

(以上照片均由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