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鱼图片和介绍(泥盆纪海洋霸主:邓氏鱼)
哈喽,大家好!上一期小编在介绍史前生物之最中,提到了史前咬合力最强的生物——巨齿鲨,它的咬合力足足有20吨

有的小伙伴似乎有些不服气,那在泥盆纪海洋中横行霸道的邓氏鱼呢?它的咬合力应该说是前无古人吧?
嘿嘿,可是咱们的巨齿鲨后生可畏,以数倍咬合力及巨大的体型完胜邓氏鱼(已知巨齿鲨体长为18米左右,重60~70吨)。

但今天,我们不讲巨齿鲨,我们来唠一唠巨齿鲨的老前辈,泥盆纪海洋霸主——邓氏鱼。在正文开始之前,先给小编点个赞吧。

邓氏鱼,又名恐鱼,生活在距今3.6亿~4.15亿年的泥盆纪,其存在比陆上第一只恐龙的诞生还早了约1.75亿年。我们知道,泥盆纪是海洋生物称霸的时代,所以能够断定,当时邓氏鱼在生物中的地位就相当于如今的百兽之王老虎、狮子般高高在上。

邓氏鱼被科学家们称为“最强硬骨鱼”,其原因在于它的头部被一层坚硬的骨甲所包裹,其躯干强健有力,拥有结实的肌肉,再加上5吨的恐怖咬合力(史上第二,第一是上文提到的巨齿鲨),足以将一条现代鲨鱼瞬间拦腰“切断”。

邓氏鱼身长8~10米,体重可达4吨,这体型在当时的泥盆纪算得上是巨无霸了,就算放到现在也是无敌的存在。邓氏鱼虽然咬合力惊人,但它缺少真正的牙齿,它赖以生存的一对“铡刀”,其实是头骨外骨骼化的头甲赘生,而它头部骨骼的工作机理很独特,主要依靠四个关节活动产生的力量来为自己提供强大的咬合力。

通过对出土的邓氏鱼化石进行研究,科学家发现它们的进食欲望异常强烈且疑似存在消化不良的毛病,因为泥盆纪的海洋生物大多为菊石等贝类生物及各种甲胄鱼、盾皮鱼,它们都在邓氏鱼的食谱上且由于身体结构的特殊性导致邓氏鱼难以消化

泥盆纪的海洋生物
泥盆纪是一个比侏罗纪还早的远古时代,原始的鲨鱼也在那时出现,只不过它们的体型还不如现在这般巨大,所以往往变成邓氏鱼的食物。为了满足旺盛的食欲,邓氏鱼有时还会同类互食。

邓氏鱼头骨
随着时间推移,邓氏鱼变得不再适应环境,它们也因为缺乏灵敏性的庞大躯体而在生物进化的争斗中输给了更为灵巧迅捷的原始鲨鱼,最终走向灭绝,这个反转的结局很耐人寻味,猎人最终斗不过枪口下的猎物。
但没办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直是自然界得以延续至今的法则,同时我们也感到万幸,多亏邓氏鱼早已不复存在,如果今天的海洋中还游荡着这种生物,恐怕会导致海洋原有的生态失去平衡,从而引发一场巨大的浩劫了。
